2010年,廣州亞運會馬術項目在從化舉行。此后該馬場不斷加大建設,并改名為會從化馬場,于2018年8月正式啟用。該馬場目前占地面積約150萬平方米,規模相當于200多個足球場,可以容納約650匹賽馬。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共同推進大灣區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聯合打造一批國際性、區域性品牌賽事。推進馬匹運動及相關產業發展,加強香港與內地在馬匹、飼草飼料、獸藥、生物制品等進出境檢驗檢疫和通關等方面的合作。
劉巍說,近年來,粵港積極探索馬匹動物通關、檢測、檢疫等規則銜接,探索創新跨境賽馬“一體化”通關檢疫監管模式,實現馬匹“一次審批、多次往返”,賽馬跨境通關時間壓縮三成以上。
此外,隨著粵港合作的深化,如今在滿足相關要求前提下,從化馬場可直接進口香港批準使用的獸藥、飼料相關物品,香港注冊獸醫也可以到從化賽馬訓練中心提供獸醫服務。馬匹所食用的胡蘿卜、青草等部分飼料,也可以由從化本土種植提供。
規則的銜接讓要素資源在大灣區內自由流動起來,為大灣區賽馬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支撐。如今,從化馬場二期工程已開工建設,廣州國際馬匹檢測中心正規劃推進,會國際馬匹檢疫隔離場也在研究籌建……穗港賽馬產業經濟圈正在逐漸形成。
廣州市從化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從化將進一步深化穗港賽馬產業合作,積極推進馬匹運動與相關產業發展,加快構建賽馬經濟產業鏈,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注入強大“馬”力。







馬是一種感知力極強的動物,能感受到環境的細微變化。在嘈雜的機場,馬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在登機之前,它們會被安排進入符合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標準的馬棚里,并由此進入飛機,以便保持環境相對穩定。在飛行過程中,機艙內的溫度要保持在4攝氏度~21攝氏度。在安全運抵目的地后,等待它們的是各種繁復的檢疫過程。
此外,“運馬車”也需要特殊定制。國際馬聯對運馬車的大小、材料、單間間距、通風除濕、馬在車內的朝向都有極高要求,有的馬車制作由歐洲運馬車上門技術指導,有些材料甚至需要手工打造。


馬術運動在中國
在中國,馬術運動有著1300年的歷史,這一點從唐朝時盛行的馬球、馬技運動,就可以看出來。
雖然歷史悠久,但是現代馬術比賽在中國的基礎卻很薄弱。中國的現代馬術運動,可以從1982年中國申請加入國際馬聯算起。隨后,1991年4月,個賽馬俱樂部在深圳誕生。
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上,當時未滿19歲的中英混血少年華天成為首位代表中國出戰奧運會馬術三項賽的騎手。
與此同時,他也是位在國際馬術聯會注冊馬術三項賽的中國籍騎手,填補了中國長期以來在該領域的空白。
